top of page

二十六位老兵肖像|26 Venterans



题记: 从2013年在台湾画老兵开始,我关注的肖像对象有湘籍名人、新疆穆斯林、苏格兰人、拉萨人、爱尔兰新移民等,他们是在当下世界语境中被定义为带有某种普遍共性的群体,这种定义下的众生相,吸引着我不断探索的兴趣。最初,我曾带着一些情绪化的狭隘的情怀去看待某段历史或某个事件,随着对不同意识形态的了解和对各个独立的鲜活的生命状态的深入观察,我逐渐看到了“自我”的渺小和无力,这个“自我”,是自己,也是每个像我一样来到世间几十年的生命个体。在每个事件、每种意识形态、每个信仰、每种宣教甚至每种情绪的背后,都由一个个独立的生命和他们的思维所建构,这些看似行为合理、逻辑通顺的无辜生命背后,一方面被“大势”所推动,另一方面又同时不自知的推动着“大势”。


大势之下,总有束手无策想要抽离出当下的个体,也总有高呼万岁深陷其中的热血灵魂,还有去留皆可难辨黑白的泥沙浮游。每个生命都值得被珍爱和尊重吗?如果是,那么像希特勒一样的法西斯煽动者,是否也有被谅解的可能?如果是,为什么即使希特勒死了,我们的世界,依然充斥着杀戮、诋毁和战争?如果是,这些曾经以命许国的勇士,能否在人生的最后一程,得到应有的尊重?我希望我的作品,能够把这些我见过的生命,跨越时空,带给观者一些不同的体会。


2021年,我再次回到这个沉重的题材,以日本受降地怀化地区的老兵为采访对象,对他们进行了深入的采访和记录,33天的时间,走访了29位老兵,记录下了他们普通的生活片段,画下了他们现在的样子。这29位老兵并不是我国仅存的抗日战争老兵,也并不是全球范围内仅存的二战老兵,但是他们经历过那个屈辱和荣耀并存的时代,他们见证过那个死亡和生存就在刹那间的岁月,他们虽然是历史片段中非常微小的缩影,但每个人背后精彩的故事都构筑着当时很多重要的历史事件。


现在的他们,有的依然精神抖擞,有的却已危在旦夕,生命的终结是每段人生的必经之路,他们最后的时光,也是那段年代的最后谢幕。那段看似遥不可及的历史,却近在咫尺。从台湾老兵,到怀化老兵,我也从自我狭隘的情绪中抽离出来,去面对更本真的问题--生命到底意味着什么,我们所坚持的、放弃的、爱慕的、憎恨的、执着的、放下的、疯狂的、鄙视的、拥抱的、抽离的东西,到底是什么?这是一个没有答案的问题,但并不意味着对它的思考和追寻没有意义。


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战老兵们曾誓死守卫着中华大地的每寸土地,如今他们都已是年近百岁的耄耋老人,逐渐凋零散去。平安夜,谨以此文,感恩这些中国的圣诞老人,每个普通平常的日子,都是他们曾用生命为我们换来的珍贵礼物。



从长沙出发,中途高速休息站吃了一个馅饼,一份煎饺,5个多小时后抵达龙潭镇小黄村,志愿者“老条子”夫妇在路口等我,为我在溆浦一行做向导。为了节省时间,我们都没有下车,双闪替代语言的寒暄,这次的行程就这在两脚油门的轰鸣下开始了。




张传成

部队番号:国军地方武装


张传成先生家,三年前我来过,他较前几年没有太多改变,甚至连穿在身上的衣服,和三年前也一摸一样,头顶依然戴着湖南老兵之家统一配发的帽子。他又讲起小时候拿手榴弹炸了小鬼子的事情,他那一年才十五岁,因为放牛,熟悉当地路况,就加入了侦察班,有一回他拉了一个手榴弹,炸死了几个日本兵。七八十年过去了,好像那件事就发生在前几天,他提起来,就眼睛放光,那双瞪的圆鼓鼓的眼睛,让我印象深刻。临走前,他儿子给我买了一包烟,两瓶红牛,他说:“感谢你对老兵的关注,听说你还要走访更多的老兵,希望这一路都平安顺利。”




吴和文

入伍时间:1944.2 退伍时间:1950.9 部队番号:国军地方武装 长官与战友:向承祖 吴仁甫 参加战役:湘西会战,龙庄湾战争


从张传成老人家出来,条子哥带我去了龙潭革命烈士陵园,这里是当年“一寸国土一寸血”的真实战场,28天的龙潭战役,672个小时,枪声像现在的雾气一样,笼罩整个山谷,我能想象到当时这里险峻的地貌,脚下通往陵墓的路,曾是一个接一个从前线拖拽的尸体。穿越雾气,我们来到了吴和文老兵家,大雾弥漫,让我们摸索了很久,才确定了他家的方位,他刚好就在门口端着一碗饭,准备吃晚餐,见有访客,他把碗给儿子,坐在门口,正襟危坐的接受我的采访,看得出他很珍惜每一次能对外界发声的机会,他紧闭双眼不停回忆,滔滔不绝的讲,仿佛那是一段闭上眼睛就能回到的昨天。他17岁加入抗日战场,1945年5月的一天,吴和文同另外两名侦察兵一起去给湘西乌茅洞山上的守军送饭,路上遭遇了巡逻的鬼子,同行的两人被鬼子打死,那两担饭也被抢走。吴和文当时走在后面,因为反应快,他把饭藏在一个矮灌木丛里后,仗着地形熟悉逃出了生天。在山里潜伏了一天一夜后,确认日军已经走远后,他才走出来,挑上米饭准备走。谁知道又碰上一名落单的日军。落单的日军看到一名少年挑着担子而暂时没有伤害他,只是用刺刀逼着他挑着米饭往鬼子的营地走。当时山里有很多村民放置夹野兽的夹子,做好陷阱后会在旁边做上特殊的记号,以免误伤人。所以吴和文就把日军往这些地方引。果然,夹野猪的大架子夹住了日军的脚,疼得他嗷嗷直叫。当时吴和文毕竟还是个孩子,也没有战斗经验,想着鬼子被野猪夹子夹在那里,不饿死也会夹断一条腿,因此只缴了他的枪就准备挑着米饭继续上山送饭。谁知道,穷凶极恶的日军投掷出一把匕首射向吴和文,可能因为受了伤,力度减弱,匕首从吴和文腰际擦过。日军这一反抗,让吴和文体会到了什么是你死我活。他捡起匕首,手起刀落结果了这名日本兵。把饭送到山头时,吴和文对连长说:“对不住,这饭里溅到鬼子的血了”。连长豪迈一笑说:“笑谈渴饮倭寇血,乃人生一大快事。”




唐德东

部队番号 国军游击队国军73军 部队职位 士兵 长官与战友信息 向承祖 服役部队及所参加战役 国军挺进第4支队第5分队参加过隆回县战役


在黑暗的龙潭里,我追随条子哥的尾灯,一路奔走,我不知道这具体在哪里,但我知道前面一定还有一位满是故事的老兵。我们来到了龙潭镇中心,这里有着很多不同姓氏的祠堂。条子哥告诉我,龙潭是个非常血性的地方,不管龙潭人走到哪里,都有着一股龙潭力量,而这种力量的传承源头,就是祠堂文化。唐德东先生就在这个地方最中心的地方,他的家门口,是一片美丽的荷塘,即便是夜晚,也能从此起彼伏的蛙声中感受到这篇荷塘的壮阔。他也是我三年前拜访过的老兵,这次再见他,感觉他竟丝毫没有改变,他的女儿满心感动的在招呼我们喝茶落座,就像三年前招呼我们吃西瓜一样,历历在目。他家的客厅非常干净整洁,几乎是一尘不染的干净,老人的衣服也非常干净,女儿女婿也孝顺尤佳。拍他的途中,一只蝴蝶飞到了镜头前,慢慢爬,迟迟不不去,好像是他的一位老战友来看他。面对他家洁净的客厅和老人清晰的思路,我感受得到他们的家风,温馨和睦,重情感恩。这也许就是龙潭为什么如此多血性男儿赴死抵抗的原因。




舒英杰 出生年月:1929年9月17日 籍 贯:湖南宁乡 现 住址:小横垅乡罗峰村三组。 部队番号:游击第八纵队通信兵,后整编为国民革命军第73军77师


回溆浦县城的路上,老条子说我们正好能路过一位老兵家,看看他睡没睡,如果没睡就刚好。结果运气很好,这位舒英杰老人,正和老伴在看电视。即使这么晚了,他依然戴着抗战老兵的帽子,穿着老兵之家发的外套。他老伴面色和善,招呼我们坐在不大的客厅,客厅有些窗户玻璃破损缺失了,还有些风会不时吹进来,把连接窗棂和电视机的蜘蛛网,吹的摇摇欲坠。舒老先生神采奕奕,留着精致的胡子,颇有一股将军气质,他的老伴像是一位迷妹,不断伴他左右,不时还漏出害羞的面色。他拿出曾经的勋章,一件一件,一本一本的展示给我们,最后离别时,他送我们到门口,敬军礼,目送我们远去。


抵达溆浦县城,已是晚上12点,老条子夫妇请我吃了火锅。约好第二天去拜访县城的戴先友老先生。




戴先友

出生年月:1930年5月9日 现住址:湖南省溆浦县卢峰镇 部队番号:国民革命军74军

这也是一位我曾经拜访过的老兵,上次见他还是夏天,他在麻将馆打麻将,带我回他家给我唱军歌,中气十足,如果周围有马,感觉他可以一跃而上,策马扬鞭。我很激动能再见到他,老条子带我登门拜访,可是却无人应门,打他儿子电话,他儿子说可能出去打牌了,我们又去牌馆,依旧没寻到。我跟条子哥说,反正到中午了,我们一起吃个粉再说吧。于是我们就楼下找了个粉馆进去,结果看到一位身材魁梧的老军人在吃粉,我想那没错一定是他了。我激动的立刻上前去,他似乎忘记我了,但是他知道我为他而来。他穿着曾经戎马生涯的军装,身上的军功章、徽章、勋章,一件不少的挂在胸前。不时还有一些路人和食客与他合影,不亦乐乎,我拍下来了他的快乐,并且他告诉我要多吃东西,现在生活好了,吃的饱才能有好身体,国家需要身体好的人做事情。食过午餐,回到家中,他依然为我唱军歌,不同地是,三年过去了, 他好像忘记了很多,中间停了几次,并且有些难过。他说真的是老了,希望我们不要嫌弃他。我说怎么会,您是民族的英雄!他拿起手边的镜子,照了照自己在镜子里的模样,整了整军帽,他不知道该看着我的眼睛,还是我手中相机的镜头,微笑的对我点点头。




张家柏 出生年月:1923年11月 23日 民族:汉族 籍贯:溆浦县 现住址:溆浦县观音阁镇山脚下村 部队番号:溆浦县警察大队 部队职位:一直在龙潭片区警察大队服役,湘西会战期间,维护治安,部队作战时,自己属于地方武装,只是协助100军参与战斗,即运输枪支弹药送往前线、看管部队押解回来的日本战俘等 入伍时间:1943年


老条子说,张家柏在郊区的一个叫做观音堂的村子里,我们一早出发便来拜访。张老先生的儿子和儿媳侍候老两口的生活,他的儿子在当地是一位老师,家里整洁朴素,老两口暖暖和和的在暖炉前同盖一张被子看电视。见我们来,他让老伴特地拿出来曾经的军功章,断断续续的讲着以前的故事,虽然他听不太清楚我们的问题,但总想滔滔不绝的给出我们想要的答案。看着他家墙上贴着的以前的照片,我不禁感怀一个人生命的辉煌和蹉跎,荣耀和屈辱,在时间的面前,就像是转瞬即逝的星光,不管在黑夜里有多闪耀,终究要迎来曙光。




刘兆进

出生时间:1925年8月28日 现 住 址:住湖南省溆浦县桥江镇古垅村 部队番号:第一次参军:工兵第八团通信连,第二次不记得了,长官姓名都不记得了


刘兆进老先生在一个偏僻的古垅村,如果不是老条子带着我七拐八拐,只凭我自己,定找不到。老条子说刘老爷子虽然住的远,但他并不寂寞,每次志愿者去,都能看到他亲切的笑容,最近他新买了一个电动轮椅,进进出出很方便。确实,当我们来访时,他穿戴整洁的坐在电动轮椅上,从屋内转到屋外,好像是一位买了跑车的年轻人,在显耀这台车的良好性能。我画下了他的大概轮廓,请他签上自己的名字,他用颤颤巍巍的手,不太顺畅的书写下了自己的名字。最后,他微笑的对我敬了一个长长的军礼,目送我们离去。



周友元 出生年月:1924年10月2日出生 入伍时间:约1939.阴历4月份 部队番号及长官:74军,73师,51师~王耀武,周志道,陈诚。


他是被称为“战神”的老兵,几乎所有大战役他都亲历过,并且全都死里逃生。我来访时,正好是他九十九岁的寿宴,子孙满堂,附近的乡邻也来庆祝,志愿者还组织了小学生来为他朗诵诗歌,热热闹闹的满园喜庆。只可惜,他气力不足,几乎无法听和说,只能看着周围正在发生的一切,他的眼神里有温暖的喜悦,也有坚韧的刚毅,我拍下了这和他息息相关却又好像正在疏离的一切。他曾经每一次从鬼门关战回人间,都和现在的和平息息相关,而现在每一次微弱的呼吸,都在一点一点和这个世界慢慢告别。记得上次见他的时候,他还能说几句话,他说千万不要叫他英雄,如果他也算英雄,那他那些在战场上死去的战友,又算什么呢?




舒清育

这是一位107岁高龄的老兵,他在溆浦当地,还是一位网红,因为路上有人不相信他的年龄,他便给他展示了身份证,不料拍摄者发在了社交媒体上,引众网友称赞。他曾是1951年毕业的大学生,参加过很多战役,但从没上过前线,因为一肚子墨水,便总留在办公室处理文书政务。他留着长长的白色胡须,腿脚利索,中气十足的用普通话跟我们讲曾经发生的战争故事,我却对他的长寿秘诀更为好奇,他告诉我十六个字的长寿秘诀:少荤多素,饭后百步,遇事不怒,劳逸适度。



杨尚达

生于:1923.10.22 入伍时间:1939.3 退伍时间:1945.10 入伍地点:湖南辰溪 部队番号:宪兵12团第三营机枪连一排三入


从溆浦出发,大约三个小时,抵达这里,杨老先生的家是一个古香古色的院子,院门据说是明代就有的,虽然里面都是后来修建的木屋和水泥房子,但依然能感受到深深大院的气派。门口围坐着他的子女们在剥茶树籽壳,他的孙子很热情的给我递烟和水,志愿者向他们介绍了我的来意,杨老先生非常开心的坐下让我画他,期间还不时讲起曾经在战场上的辉煌时刻,他中气十足,眉宇间时而气宇轩昂,时而冥思苦想。那段时光好像就在昨天,又好像远的已经模糊不清。最后他问我是哪里人士,我说山东人,他说曾经去过山东,很远的路程,他让我就住在他家休息几天。我说我还要继续再去画其他的老兵,他说这是一件好事。向我敬了一个军礼。




唐召贵

出生年月:1931.6 籍贯:怀化中方 部队番号:不详 部队职位:机炮连士兵 入伍时间:1945年春 入伍地点:中方县泸阳镇五里村 长官姓名:不详 战斗经历:湘西会战 洞口、龙潭战役


他是在怀化地区距离怀化市区最近的一位老兵,怀化学院的志愿者金老师一早带我来到他家,但屋内屋外空无一人,我们去问邻居,热心的邻居说最近他的家人很少过来,好像照顾他的儿媳也生病了,邻居里里外外的帮忙找,结果在厕所里发现了老兵,他蹒跚的出来,面目沉重的看着我们,老兵之家发的外套里面,没有穿衣服,好像是刚起床的样子。好心的邻居去给他准备了一些水饺。老人说自己最近一直头非常痛,每天痛的必须用滚烫的开水洗头才能缓解。志愿者为他打来了非常热的开水,他用毛巾浸满开水,一把一把的用力搓揉着头,我能感受到那种痛苦好像是来自于大脑内部。他说话有些结巴,耳朵也有些背了。我很难集中精力的画他,感觉他太痛苦了,他的痛苦让我坐立不安。最后,我请他写下自己的名字,他写完了姓之后,停顿了好久,写下了召的第一笔,然后就说,哎呀,忘记了忘记了。。。




刘维忠

现住地址 怀化麻阳 入伍时间 1941年(民国三十年)下半年被抽丁参军 入伍地点 麻阳 部队番号 74军炮兵团 74军输送团 部队职位 士兵 长官与战友信息 余程万任74军57师师长 服役部队及所参加战役 第二次长沙会战、常德会战、第三次、第四次长沙会战,湘西会战


这是在麻阳的一位传奇老兵,我见到他时,他正在看电视剧,红光满面的容貌,让我无法相信他的年龄,甚至他的眼角、嘴角、额头都几乎没有什么皱纹,像是返老还童的神仙。他说起话来更是条理清楚,抑扬顿挫,眼睛发光,眉宇间闪露着智慧和坚毅。他从小时候救母从戎讲起,为了替换母亲回家,他自愿去招兵部参加国军,常德保卫战他死里逃生,是最后一个撤离的士兵,跳城墙摔到膝盖骨漏出来,为了活命紧接着又躲进粪坑,冷夜里为了不被发现在湖水里浸了整宿,后来想反正是一死,总不能饿死,竟偷闯进了日军厨房拿了两盒米饭,结果因太久没有吃东西,没办法下咽,不料被日军发现,强迫他做了几个月的挑夫,中途他逃走,后来进了共军做运输兵,从小就不吃肉的他,总是把肉分给战友们,一路走来,戎马一生。他说自己真的是运气好,好几次就和死亡擦肩而过,和日本人打,是你死我活的问题,国共之间,是你输我赢的问题,所以最惨烈的仗,都是和日本人打的。我问他有什么长寿秘诀,他说自己从很小就不吃肉,什么肉都不吃,一辈子也不抽烟不喝酒,他说这也许和长寿有些关系吧。我问他对现在的年轻人有什么希望,他说还是要好好学习,现在的时代不一样了,能够学习到很多东西,以前他们的时代没办法,很艰苦。现在的时代还是要靠年轻人撑起来,他们想做什么也没有时间和精力了。


到达新晃已是傍晚,我联系志愿者潘老师杨老师直接去最近的一位老兵家里先走访,因为另外的三位都在非常偏远的地方。于是我们直接就来到了张良法老人家。




张良法

出生年月:1928年4月18号

民族:侗族 籍贯:湖南省怀化市(新晃县) 部队番号:国军新一军38师警卫营 长官姓名:军(师)长:孙立人、营长:张竞、连长徐科生、排长易纪芬 部队职位:上等兵 入伍时间:1942年3月 入伍地点:湖南芷江 参加战役:缅甸荷马林攻击战、同古保卫战、八莫、南坎、新坪阳收复战


他像一位可爱的精灵,说起话来总是特别神气,我说来画他,他更是特别高兴,神采奕奕的讲述着以前的故事,不时还唱起曾经的军歌。他的家里特别干净,院子的花坛都是方方正正垒好的样子,他说女儿对他照顾的很好。临别前,我送了一本曾经在台湾画的老兵的画册,他说他以前在国军时,去过台湾,又去了青岛。看到那些老兵的样子,他不禁感慨,他们都还在吗?我说可能有一些还在。他说的确,都老了啊。




吴如川

出生年月:1925年12月28日

现住址:湖南省怀化市新晃县天堂乡小簸村井岗组

部队番号:19师57团

一早九点出发,潘老师说今天的这几位老兵家,也只有他能带我找到。他曾经在新晃统计局工作,从基层做起,对新晃大大小小的数据了然于心,并且任何跟数字相关的信息,都能过目不忘。一路上四个多小时,他竟不需要导航,记得每一个分岔路,而对我来说,这些山中的每一个分岔路,几乎都长的如出一辙。吴老先生就住在这样一个很难被找到的地方,这个乡有个美丽的名字,叫天堂。他见我们来,很是开心的同我聊起来,当得知我是来画肖像时,他说你可千万别画我,我现在老了,不如以前好看。随后他回房拿出了一张几年前一位摄影师给他拍摄的照片,他说你按照这个样子画,这个样子好看。不过我还是坚持要画他,不能让这四个小时的路程荒废,他见我坚持,便也勉强答应了。他说前几年有个画家来画他,把他画的太丑了,什么鬼样子。希望我把他好好画一下。我说没问题,便这样面对面的一边聊一边画。他不时还翻看我画箱里的东西,仿佛在探索外面世界的蛛丝马迹。由于在深山中,午饭便只好留在他家,他儿子和儿媳为我们做了顿美味,老兵竟然吃了两碗米饭,并且告诉我们,你们年轻人,要多吃东西,身体才好。临别前,他说现在有一种电动轮椅,他希望志愿者能帮忙联系买一个给他。潘老师说您家不能用这个,因为家里的坡度太陡,非常危险。他便不再询问,坐在太阳底下笑着送我们离开。




杨天光

出生年月:1920年05月29日 民族:侗族 籍贯:湖南新晃 部队番号:99军197师591团第3营第3连3班 部队职位:士兵 入伍时间:1943年 入伍地点:怀化市新晃县 长官姓名:团长雷中和,营长罗明新 参加战役:衡阳会战的解围战


在潘老师的指引下,大约不知道又过了多少个一模一样的岔路口,我们来到了杨老先生家,他在风景开阔的河边生活,古香古色的木屋里,挂着他一生戎马的照片和国家历届领导人的海报,他在屋里抽着旱烟,跟我们聊天时,笑的洒脱爽朗,露着仅剩的两颗长长的有些发黄的牙齿,我问他长寿的秘诀,他说多吃新鲜蔬菜,另外就是抽烟喝酒,抽烟要抽旱烟,喝酒每顿不少于半斤,随后哈哈哈的笑了起来。我开玩笑问他要不要多看美女,他说也可以,但是他已经看够了,让我们年轻人多看看。他说曾经他也是东奔西跑,不亦乐乎,现在老了,走不动了,膝盖总是痛,问我有没有什么药。刚好我前些天背痛,溆浦的志愿者给了我一盒膏药还没来得及贴,我把它给老兵,并且告诉了他使用注意事项。他说很好,希望能有些用。




邓启云

出生年月:1924年7月19日 现住址:湖南新晃县兴隆镇 部队番号 驻印军独立步兵团


回新晃的路上,是我第一次感觉到开车也有想要呕吐的感觉,实在每个路口都是急转,上上下下,沟沟坎坎,大脑随车颠簸的晃动感都能清晰的感受到。大约三四个小时后,我们来到了新晃地区最后一位老兵家里。邓老先生和老伴一起生活,老伴很年轻,据他老伴说,他七十多岁时,她三十二岁,当时觉得他很会疼人,就嫁给了他,虽然他残疾断了一只手,但是长的好看,身体也好,还会疼人。她喜欢每天在一起的感觉,一起做饭,养花,种柚子,听他开玩笑。这是我见过最开心的老兵,虽然九十八岁了,但是心态像小朋友,一直笑呵呵的,他说最幸福的就是没有在战争中死去,不然下半生就遇不到现在的老伴,人生就太可惜了。临别前,我想拍一下他年轻时的照片,看看到底有多帅,他老伴说他年轻时候的照片太帅,被很多妹子都拿走了,只有一张七十多岁的照片,我看过后不禁汗颜,七十几岁时一头乌黑的油头,浓眉大眼,没有丝毫倦怠,活脱脱像个三十几岁的暖男大叔,难怪有如此的魅力。


新晃走访的几位老兵,着实让我感受到了雪峰山的崎岖坎坷,这种地形易守难攻,是日本军最难攻克的地方。下一站芷江,就是日本受降地,也是二战时期中国陆军总部所在地。芷江,因屈原《楚辞·九歌·湘夫人》中的佳句“沅有芷兮澧有兰”而得名,因为日本侵略者在这里签下投降书,终结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而闻名。之前在周友元家里采访时,遇到了一位从芷江来的摄影师龙导,这次也提前联络了他,作为我芷江之行的向导。




刘道民

出生年月:1926年11月25日

现住址:芷江县芷江镇东门外38号

部队番号:空军第九总站第二课无线电区台


休息了一夜,一早便和龙导开始找老兵,我把怀化志愿者负责人刘远先生给我的名单和联系电话给了龙导,他用芷江话一一打电话落实地址。第一位接电话的老兵叫刘道民,我们问他在哪里,他说在英雄广场晒太阳,让我们可以直接过来。我们距离这里很近,拐一个弯就能看到这片充满阳光的广场,我一眼就在长凳上看到一位穿着老兵之家马甲的老先生,我说肯定是他了。果不其然,我们向他挥手,他向我们点头。我拿着一堆画具过去跟他介绍,并向他展示我曾经画台湾老兵的画册,或许因为之前都是水墨写生的黑白作品,他表示这画的很丑,像将死之人,他不喜欢,让我不要画他。我解释道我现在会画彩色的,并且给他看了前几天画完的老兵肖像作品。他看了之后说这还像个样子,让我快点画,他呆不了太久。我便把他的大概外形勾勒下来,并请他写下了自己的名字,周围有很多好奇的路人围观,我说这位老兵九十七岁了,曾经是芷江机场的无线电兵,是抗日英雄。很多人鼓掌,跟他合照留念,他欣慰的笑了。他说他算是命运不错的,曾经复原之后回到芷江做了教师,一辈子还算平安,现在老了,国家也发展的很好,他非常满足。我问他有什么长寿的秘诀吗,他说每天要走路,早晨吃完早餐就出来走走,保持乐观的心态,不抽烟不喝酒,少吃肉。临别时,他嘱咐我画好了以后记得拿回来给他看看。我说一定!




吴庭海

出生日期 1929.07.25 籍 贯 湖南 芷江 入伍时间 1943年 退伍时间 1949年 入伍地点 芷江 部队番号 空军第9总站第二科第67测候台 部队职位 工役兵 长官与战友信息 台长先后为田兆其、喻维新、谌壮瞻 战友:杨毓明、龙克均、李文成 服役部队及所参加战役 空军第9总站第二科第67测候台,参加芷江防空战、湘西会战。


这位老兵住在芷江市区的老巷子里,他的儿子把我们接到他住的平房内,他面目和善,微笑的讲述曾经的过往。他说自己十五六岁的时候就入伍,在芷江机场做地勤通信兵,他的孩子们都很孝顺,国家也富强了,他感觉自己的生活很好,每天可以骑电动三轮车上街走走,现在还有很多少先队员来看望他,志愿者逢年过节也经常去慰问他,后来人没有忘记他,他感到很幸福。




龙成福

出生日期:1925.4.24

民 族:侗族 籍 贯:湖南芷江县

部队番号:空军第9总站俱乐部、第二科勤务兵


他住在芷江城郊,我们到的时候,他的儿子似乎有些话欲言又止,当看到老人躺在床上没什么意识的时候,我们都感受到了一丝凄凉,这不是贫困或者灾祸带来的劫难,而是一种消无声息的一步一步的靠近生命的终点。他儿子告诉我们说老人平时很爱干净,几个月前都还十分健康,每天都自己洗澡,衣服穿的整整齐齐,突然天气凉了,老人好像就一天不如一天了。我能看到他儿子是位十分朴实的农民,眼神里有对自己父亲的不舍,也有对我们的感谢。我就在这昏暗的冰冷的房间里,画下了他躺着的样子,我们不仅要面对生命的辉煌,同时也要面对他的消逝。临别时,他儿子给我们带了四个柚子,他说谢谢我们做的这一切。




李坤元

现 住 址:芷江县土桥乡冷水铺村中节街组 部队番号:陆军独立1旅3团3营9连1排


这位老兵住在芷江附近的冷水桥镇,我们到的时候,他的儿媳在马路边等我们,让我们把车停在路边,因为去他家只能步行一段小路。我们穿过一片稻田,顺着泥巴路爬上一个小坡,他儿媳介绍老人卧病在床数月了,都是他照顾,他也许能躺着给我们讲讲之前的事情。虽然躺在床上,但是他说话的声音中气十足,他说参加过抗日,打过日本人,打完日本人,他在汉口警察署还有任职,但当要国共开战前夕,他决定不打自己的同胞,连夜带着夫人逃走,在汉阳当起了码头工人。他说现在国家富强了,子孙也都条件好了,他做梦也想不到自己能有这么好的生活。




肖世炎

出生年月:1923.11.8 部队番号:测绘局


他住在芷江郊外的山区,说是山区,却是个风景秀美的风景区,我们去的时候,他的家里没有人,他也听不到我们敲门,儿媳特地赶回来帮我们开门,并且说他耳朵也背了,话也讲不清楚了。我看到他蜷缩在火坑里,好像尿裤子了,他儿媳说没办法, 一上午都在外面做工帮人摘柚子,不能一直守在家里照顾他。他家虽是木头老房子,但打扫的很干净,我告诉老人我们的来意,他点点头,我便坐在对面,画下他的样子。老人的下眼睑全部发红,他儿媳说是因为前几天摔了一跤,一直还没消炎。老人以为我是志愿者,问我有没有带药给他,我说没有,但我会帮忙问一下。后来他儿媳说老人只是经常忘记了自己吃过了药,让我不用担心。画完临走时,我请他写下了自己的名字和年纪。他让我记得问药的事情。


提前和辰溪志愿者欧阳琼老师联络,辰溪共三位老兵,一位在县城,其余两位在非常偏远的山区,我们要在太阳下山前走访完在山区的两位老兵。张大哥是辰溪新华酒店的老板,关注慈善事业多年,今天他来做司机,因为地形路况复杂,只有他这个本地通才能知道每个路口。




李右海

出生时间:1926年2月7号 地方武装民兵


大约不知道翻过了多少个山头,左拐右转的多少个路口,我们来到了李佑海老兵家,他的房子非常简单,只有一间水泥房,但我们寻找四下无人,大门紧锁。老人平时没有手机,自己一人生活在这里,附近的邻居说他可能上山干活了,虽然九十多岁了,生活条件也很简陋,但他每天依然坚持做农活,是附近远近闻名的。张大哥开车去山上寻找,我和欧阳老师在门口等候,期间欧阳老师说这位老兵经历很惨,他自己是贫困户,两个女儿也嫁到了其他村子里,也是贫困户。近些年老兵之家发现他后,为他争取到了私立基金会每个月1500元的补助,村里竟因为他有了这1500元,取消了给他每个月300元的贫困补助。谈话间,我听到远处沙沙作响,一转身,看到一位瘦弱的老者,背着比他身型大几倍的柴火蹒跚的想要度过小溪,我和欧阳老师连忙过去帮忙,定睛一看,就是李右海老先生,见到这场景,不免让我心里一阵酸楚。他看有客人来,连忙招呼我们坐下,欧阳老师讲明了我们的来意,他非常开心,坐在我面前让我画,他说自己很幸运,在战场上活了下来,他很感恩现在的一切,他说自己家没有什么可以招待我们的,让我们一定留下来,他煮面条给我们吃。我的心里翻江倒海,很不是滋味。画完他后,我们连忙赶往下一位老兵家,他目送我们远去,直到我们的车走过很远,他才进门。欧阳老师说,每次他们来,老人家虽然条件不好,但都很热情的要做面条招待他们,每次也都站在门口目送他们离开很远很远,他珍惜每一位来看望他的人,感恩生命中的一切。




胡应和

出生日期 1929.08.13 籍 贯 中方县花桥镇 入伍时间 1945.5 退伍时间 1945底 入伍地点 新化烟溪 部队番号 第73军军部军械科 部队职位 仓库上士保管员 长官与战友信息 军长:韩浚 军械科科长:胡振华 服役部队及所参加战役 湘西会战


继续赶路,七上八下的山路,就像我五味杂陈的心情,无以言说。天色渐渐昏暗,山路一侧是陡峻的巨石,一侧是枯黄的树枝,天空呈现出蓝紫色的晚霞,照着山谷里花花绿绿的房子,像极了我曾经在意大利托斯卡纳地区行驶的山区。胡应和先生就住在这样的地方,从他的家里可以看到一览无余的绵延的山,和不断变幻色彩的霞光。可惜他有些糊涂了,孙子把他扶到院子里,我画下他的样子。一路上非常颠簸劳累,但是每次看到老兵的面孔的时候,我就激动的原地满血复活,瞬间满电开工。欧阳老师问他今天吃饭了没有,他回答自己今年大概八十多岁了吧。这种可爱的答非所问,逗得周围的人都笑呵呵。唯独他没有说错的,就是他的部队番号和军长名字。欧阳老师和张老师给他带来了一个老兵纪念奖牌,他好像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后来他颤颤巍巍的写下了他的名字。




秦玉配

出生年月:1927年12月 现住址:辰溪县辰阳镇 部队番号:91军新编第4师


一早,辰溪另外一位志愿者带我步行到秦老先生家,他住在一个老街区商铺的二楼,一楼就是他儿子开的店面,以经营塑料雨棚布为主。他坐在店铺门口,精神很足,他说老家在四川,还有一个哥哥在东北,当兵的时候为了防止在一个部队都被打死,就参加了不同的部队,后来就在不同的地方落叶生根,直到前年哥哥去世前,两个人还每年相约一起回四川老家,一晃时间真快,自己也快一百岁了。


入沅陵一下高速,一条直路进入城区要过几座桥,从大至小,越来越窄,直到最后一座桥,可以看到整个沅陵像一个大山寨,好像我一过这座桥,桥就可以自动收起来,水把城缠绕的死死的,进出无路。




张干爱

出生时间:1927.7.6 现住地址:湖南省沅陵县肖家桥乡大坪村坪头院组 部队番号:94军43师炮兵营


张干爱老先生住在沅陵附近的山村里,开车大约三个小时,其中有两个半小时是曲折的山路。据志愿者粟老师讲,老人的孙子是北京大学的医学本硕博连读,刚刚毕业,在长沙做医生,老爷子十分智慧,不仅会教育子女,同样也惠及乡邻,年轻时回到家乡就做起了教师,后来自学中医悬壶济世,除此以外,还会木工、编织等手艺。确实,当我们见面时,就能感受到他记忆力的强大,至今还能清晰的记住每场战役,每次行进的线路,做过每个飞机的型号,甚至飞机里的座位数。他的儿子和儿媳把他照顾的很好,家里非常干净,前院有一棵飘满金黄色叶子的银杏树,后院有鸡鸭在小溪边散步,像是世外桃源的世外高人。我问他对现在的年轻人有什么希望,他说希望年轻人搞好身体,再有学问知识,没有好身体也是白搭,遇到任何事情,有健康的体魄都是第一位的。他儿子儿媳给我们做了吊锅炖鸡,我们一起围坐在火炉前边吃边聊,他儿子说以前他学习成绩很好,但是在高考前两周,母亲因为意外突然去世,他因此没有考好,很遗憾,但是后来自己的孩子也没有让他操心,成绩也很好,考进了北京大学。我知道在这个小山村考进北京大学医学专业的难度,问他是不是跟爷爷的教育有关系。他说肯定的,从小他们就看着他怎么做事情,怎么说话,怎么学习,自己也就受到了很大影响。他说自己的爸爸做什么像什么,哪怕一件之前没有做过的事情,他学几次就能做的比别人好很多。老爷子说没有什么比在战场上面对死亡更困难的,只要想做好,那就去做。




龚成富

出生年月:1928.8.15 民族:苗族 部队职位:传达兵 入伍时间:1942.腊月28 入伍地点:沅陵县鹿溪口茅坪村 长官姓名:司令:陈明仁;军长:陈刚;师长:张用兵; 部队番号:1943年第100军,常德会战之后整编;第一兵团第14军10师28团2营6连!(有可能是投诚后的部队番号) 沅陵师管区师长姓吕、团长姓康、营长是杨*荣


龚老先生住在沅陵的郊区山上,我们要把车停在半山腰的公路边,然后顺着一条只能过一人身的陡坡上去。志愿者粟老师和我到达他家时,都已是气喘吁吁。由于行动不便,老人的老伴和女儿正在给他擦拭身体,志愿者粟老师说以前老爷子十分开朗健康,每次参加活动都不需要别人搀扶,就是有一次因为参加活动喝了几杯酒摔了一下,就成这样了,但是现在依然每天都笑呵呵的。太阳下,老人裹着厚厚的衣服,微笑着看着我们,他女儿给他擦润肤露,给他剪指甲,粟老师像他的孙女一样和他聊天,老人开心的一直点头,旁边有几只鸡在院子里散步,有一只小黄猫不停的咬我的鞋,有两条狗在笼子里叫,临别,她老伴在山坡上看着我们向下走,直到消失不见。这一切,感觉像是在天堂见到的他们。


出沅陵,行驶出这个大山寨,结束了此次行程,开五个小时的车回到长沙,刚好赶上女儿8岁生日,家人准备了可口的饭菜,晚餐充满了欢声和笑语。这一切看似都很平常的安康日子,都和我采访过的每位老兵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一万多字的此文,二十几幅肖像画,只是这个群体微小的切面,远不足以全面的体现那段历史。“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时间会冲淡一切爱和恨,悲和喜,但不会使那段屈辱和荣耀并存的时代泯灭,那是一段值得每个人都了解的过去,这一张张老兵的面孔,一直陪伴着我们,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默默的写下了“平安”二字

Comments


bottom of page